6月10日,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主办的生物技术助力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武汉举办。活动旨在分享生物科学技术助力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经验,推进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主任、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王青锋,塞尔维亚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部助理部长Marina Sokovic,ANSO秘书处执行主任曹京华参会并致辞。
曹京华表示,生物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无论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抗击疫情的胜利,均离不开生物技术行业的发展以及相关科研工作者的贡献。作为国际组织,ANSO在生物科学方面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成员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了促进能力建设、加强科学技术创新等一系列有意义的项目,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好地推动了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Marina Sokovic介绍,自1957年至今,塞尔维亚与中方的友谊不断增进,合作也愈加紧密。塞尔维亚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合作,在生物医药技术、生物经济发展等领域搭建了合作平台,带领其9个相关的研究机构推出了一系列国际合作项目。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实施了科学技术发展项目,与科协、中科院开展联合研究,为中-塞两国的科学合作搭建了桥梁。
王青锋认为,本次论坛为生物技术领域的科学家开展交流提供了良好机会,通过不同研究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他表示,生物技术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样至关重要。作为专注植物研究的中科院下属机构,武汉植物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非洲、南美洲等均有合作项目及试点项目,并取得诸多成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武汉植物园承建了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作为中国首个综合科教机构,中心致力于促进中-非的科研合作及能力建设,获得了ANSO等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并希望未来会有更多机构、组织加入中心的建设。
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炎症与疫苗研究室首席科学家Aldo Tagliabue、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Ulrich Schwaneberg、泰国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主任Suchinda Malaivijitnond、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海龙、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邱东茹、肯尼亚乔莫肯尼亚塔农业与技术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Sylvester Elikana Anami等围绕疫苗开发的前景、生物转化、生物技术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制造业与经济发展等议题做主旨汇报,诠释了生物技术在改善人类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对话环节,来自多家机构的科研人员、企业代表、博士生先后就自身工作经验,分享了生物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叶阳介绍了小分子药物的研发工作,以及基因疗法、分子疗法和新的生物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他希望上海药物研究所在未来能够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通过ANSO桥梁汇集科学界的力量,解决健康难题及其他面临的挑战。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基因组数据库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鲍一明表示,数据共享对开放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建立了一定国际合作网络,并建立了生物多样性和大健康数据库。目前还帮助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数据库,并期望寻求更多合作机会。
中亚国家的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是利用率和利用的情况并不乐观。中国科学院中亚药物研发中心副主任赵江瑜介绍,自成立以来,中亚药物研发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并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海外中心。在ANSO的支持下,中心研发了多种新药,改善了中亚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健康福祉。
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事务部总经理王兆扬表示,近年来,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走出国门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他介绍了ANSO推动重庆智飞的重组蛋白疫苗完成了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临床三期的试验,并正式获批使用的事宜,并指出,希望与更多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举办高水平会议,帮助中国的生物制药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
作为博士生代表,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Raphael Nyaruaba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的Muhammad Imran Khan分享了在华求学的心得体会。他们表示,生物技术具有广阔前景,无论是免疫研究还是病毒学研究,都能够帮助解决人类生命健康的难题。中国具有良好的研究条件,他们希望能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合作中,与其他年轻的学者们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
第十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由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18家国家级学(协)会共同主办。大会以“新格局、新起点,构建生物经济发展新引擎”为主题,设有生物经济高层论坛、十余场专题分论坛等活动,推动高端人才、海内外资金、优质企业项目、新兴技术集聚,促进前沿科技成果转化。本活动作为大会的分论坛之一,为大会增添了国际化的氛围,受到了海内外关注,来自生物技术领域多家单位的代表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