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斯里兰卡佩拉德尼亚大学邀请,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张干研究员率团访问斯里兰卡。团组成员包括李军研究员、钟广财副研究员和赵时真副研究员等“空气毒害物的监测与风险评估”ANSO项目骨干成员。此次访问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斯方合作伙伴在后疫情时代下空气毒害污染物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关切,落实和推进双方实质性交流与合作。
6月30日上午,团组成员对佩拉德尼亚大学地质系和化学与工艺工程系进行了访问。张干等与佩拉德尼亚大学理科研究生院院长Pitawala教授、Parakrama Karunaratne教授、Suranga Kodithuwakku高级讲师等参与了会面和交流。张干向到会人员介绍了项目组前期在斯里兰卡中北部不明原因慢性肾病(CKDu)高发地区古老蓄水湖泊(water tank)沉积记录的最新研究结果、以及目前和斯方联合开展的空气毒害物污染观测计划的相关进展。Pitawala对于项目组目前已取得成绩表示肯定,表示将全力支持项目组在康提的样品采集工作,希望双方能在空气毒害物、水环境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随后,中方团组成员到访中国科学院大学-斯里兰卡佩拉德尼亚大学联合科研和教育中心(中-斯科教中心)。双方共同召开了中-斯合作方案研讨会。会议由中-斯研究项目主管Sujithra Weragoda和张干研究员共同主持, Shameen Jinadasa教授、Parakrama Karunaratne教授等学术骨干10余人参加了会议。Sujithra Weragoda表示希望能发挥中-斯科教中心的平台优势,促进中-斯双方人员互访等实质性交流,未来谋求更多合作机会。张干总结发言指出,中-斯团队应在双方的优势科研方向上深入合作,联合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
6月30日下午,项目组成员在佩拉德尼亚大学化工楼实验室内为斯方项目技术骨干举办了样品采集培训会。李军和赵时真对空气、灰尘、人发样品的采集原理、标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逐项讲解,针对大气主动采样器的操作进行现场示范,并对当地技术人员的存在的问题一一解答,以保障斯方的采样工作顺利开展。
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牵头承担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联合研究合作专项项目“空气毒害物的监测与风险评估(Monitoring and Risk Assessment of Toxic Chemicals in the Air,MORATOXA,ANSO-CR-KP-2021-05)”于2021年获得ANSO资助立项,项目瞄准“绿色丝绸之路”国家倡议、清洁空气-生命健康重大民生需求,旨在揭示城市环境大气及室内空气毒害物污染特征,评估健康风险,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对策。斯里兰卡佩拉德尼亚大学是该项目的六个合作单位之一。此次出访是MORATOXA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推动中国科学院与斯里兰卡的科技合作,提升我院在斯里兰卡乃至周边地区在空气毒害污染物方面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有意义。
供稿人:赵时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