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至31日,国际纳米光电子学研讨会(iNOW 2025)在波兰弗罗茨瓦夫举办。本届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波兰科学院低温与结构研究所、弗罗茨瓦夫理工大学共同主办,并获得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CAS-ANSO)国际会议资助计划(项目编号:CAS-ANSO-C2A-2024-03)支持。
会议聚焦半导体量子点、光子集成、超表面光学、量子光源等前沿领域,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突破,吸引了全球该领域的顶尖科学家、研究人员及青年学者,共同探讨纳米光电子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会上,来自中国、波兰、德国、美国、以色列、日本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余位专家作特邀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了半导体材料生长与加工、纳米材料器件、量子光学和拓扑光学等多个热门研究方向。
长春光机所中德绿色光子学研究中心主任、大会联合主席Dieter Bimberg教授在大会开幕式作题为《能源高效的多太比特光子学:量子点的应用》的主旨报告,强调了量子点激光器在降低全球数据中心能耗方面的核心价值,并展示了其团队在高速量子点激光器、超低功耗VCSEL及量子光源方面的最新成果。他指出,量子点技术不仅是实验室的突破,更是未来绿色光电产业的基础。长春光机所Light学术出版中心白雨虹研究员介绍了中国顶级光学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的出版战略,以促进全球光子学知识传播。
ANSO会员单位波兰科学院也在大会上展示了其在纳米光电子学领域的深厚研究积累。其低温与结构研究所的多位科学家在会上作特邀报告,并主持多个专题研讨环节。A. Bednarkiewicz 团队介绍了光子雪崩现象在纳米材料中的新发现与应用前景;L. Marciniak 团队介绍了先进的基于相变的发光测温技术,展示了其高灵敏度与成像能力。波兰科学院在高性能发光材料、光子学器件及量子光源等方向的创新成果为会议增添了鲜明色彩,彰显了波兰在国际光电子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来自东京大学、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以色列理工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也做了专题分享。
iNOW2025的成功举办,深化了中国科学院、波兰科学院等ANSO会员单位之间在国际纳米光电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